查看原文
其他

方言与美食(音频)| 王继峰:客家美食“腊子”(福建武平话)

王继峰 语言资源快讯 2020-01-18






作者:王继峰 

        地址:福建省

     武平县城郊中学


客家美食,腊子




     武平县地处福建省最西边,这里有一种逢年过节招待客人的美食,叫作“腊子”。这种香脆食品的制作过程可就繁杂了。


浸米、磨浆

    

     腊子的主要原料是大米。普通的腊子颜色洁白;如果要染色,可用草木灰。草木灰一般用秸秆或某些树枝烧制而成,这是大自然馈赠的上等色素,也是毫无毒副作用的添加剂。将草木灰用开水反复冲刷,滤渣留汁,用汁浸泡大米一天。草木灰的成分便充分浸入大米,使大米呈诱人的黄色,还带有淡淡的碱性香味。浸好的大米磨成浆备用。


蒸粄皮

   

    蒸粄皮考验客家妇女的能干程度,也可以考验邻里关系。因为大部分的家庭一年就蒸一次粄皮,每次蒸上百斤米,一户人常常忙不过来。这个过程要在半天内完成,需要邻里间互相帮忙。

    将磨好的米浆倒在蒸箕上摇匀,放在锅里蒸熟。这和蒸簸箕粄的过程相似,蒸好的粄皮也和簸箕粄的粄皮差不多。


晒粄皮

   

    粄皮蒸好后,一定要趁热揭起,冷了就粘住了。揭起的粄皮铺在竹笪上,拿到太阳底下曝晒。

    蒸粄皮要选在天气晴朗、阳光充足的日子。因为,不晒干就容易发霉、变质。而且,这天不能有强烈的北风,不然粄皮容易皲裂。


炒(炸)腊子


    粄皮干透后坚硬如骨,可以长期保存,但不能直接吃。那么,它是如何完成华丽升格,变成香脆可食用的呢?有两种方式。

    爆炒。以前的武平妇女将河沙洗浄晒干,然后放在锅里洒上油,爆炒腊子。原本枯瘦的腊子,仿佛一颗颗蓓蕾,在滚烫的沙子中次第开放,绽放成朵朵美丽的花儿。多炒几次,沙子变得乌黑。这样炒出来的腊子经常沾满黑沙,吃起来不太健康。现在,人们改用食盐炒。

    油炸。油炸的腊子更好吃,又香又脆。相对爆炒来说,更简单方便。腊子在油锅里不断浮动、翻腾,干瘪的身子渐渐舒展、膨化,摇身变为爽口诱人的美食。

    爆炒和油炸都要掌握火候。火大了,会烧焦;火小了,不能完全膨化,吃起来有“骨头”。 这两种方式,让腊子在热锅中浴火重生,最终香脆出锅。

    就这样,大米在经历了浸、磨、蒸、晒、炒(炸)等一系列的捶炼后,便升华成美味的腊子。

     笔者儿时曾参与腊子的制作,这过程仿佛是见证鲜花的孕育与怒放、凤凰的涅槃与重生。曾几何时,它深受人们的喜爱,并长期充当儿童的主要零食。随着生活的改善,人们不再热衷于制作这种费时费力的食品;物资的丰富,也使大家有了更多美味的替代食品。于是,这种浸染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的食品渐渐淡出生活。但那种人们紧张热闹的劳动氛围、邻里和睦团结的协作场面,至今还是笔者难忘的童年回忆。



往期回顾:

方言与美食(音频)|陈清:客家酿豆腐(河源和平林寨话)

方言与美食(音频)|梅县味酵粄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图文编辑:韩君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责任编辑:老甘


语言资源快讯

长按扫码关注我们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